长沙晚报记者詹春华通讯员胡翠娥
指导专家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一科主任医师、教授姚欣艳
我晚上睡觉经常做梦,醒来后还记得清清楚楚,是不是睡得不好?
读者咨询
连日来,我通过长沙晚报健康版和“长沙晚报健康吧”看到,长沙晚报推出了“今晚,你能睡好吗”系列报道,关注大家的睡眠问题。我正好一直在纠结一个问题,想向专家请教:我晚上睡觉经常做梦,而且醒来后还对当晚做了什么梦记得清清楚楚,这是不是表示我睡得不好啊?需不需要调理呢?彩虹(网名)
做梦是人必不可少的生理和心理活动,不要因此纠结
记者调查
带着读者疑问,昨日记者采访了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一科主任医师、教授姚欣艳。她指出,做梦是人在睡眠过程产生的一种正常的生理和心理活动,每夜做一定数量的梦是正常的,研究表明,在人睡梦中的时候让梦中断,会导致人体一系列生理异常,如紧张、焦虑、易怒等症状。
人入睡后,一小部分脑细胞仍在活动,这就是梦的基础。据研究,人们的睡眠是由正相睡眠和异相睡眠两种形式交替进行,在异相睡眠中被唤醒的人有80%正在做梦,在正相睡眠中被唤醒的人有7%正在做梦。一个人每晚的梦境可间断持续1.5小时左右。由于梦相伴睡眠周期循环规律,所以在异相睡眠中醒来的人,感觉梦多,而在正相睡眠中醒来的人,感觉梦少。此外,人能记住的梦多在快进入觉醒时,而刚入睡的梦早就消逝得无影无踪了,这也是人们感觉梦多或少的另一原因。
姚欣艳还列举了一些阻断人做梦的实验,结果表明:当睡眠者一出现做梦的脑电波时,就立即被唤醒,不让其梦境继续,如此反复进行,结果发现对梦的剥夺,会导致人体一系列生理异常,如血压、脉搏、体温以及皮肤的电反应能力均有增高的趋势,植物神经系统机能有所减弱,同时还会引起人的一系列不良心理反应,如出现焦虑不安、紧张、易怒、感知幻觉、记忆障碍、定向障碍等。显而易见,正常的梦境活动,是保证机体正常活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不必对经常做梦过于纠结,只要经过一夜的睡眠休息,次日的精神状态得到了恢复,睡眠就是正常的。”她说。但是一部分人由于夜间多梦,次日感觉精神状态不佳,就需要引起重视。多梦现象的造成与近日生活状态有所联系,人疲惫、压力大时易出现情绪上的紧张、抑郁等,导致在睡眠过程中会不自觉地想象日常的琐事,从而导致神经系统难以得到休息,出现多种梦境的关系,此时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缓解压力、保持身心舒畅。
有梦睡眠有助于大脑健康,无梦睡眠是大脑受损或有病的征兆
专家观点
由于人在梦中以右半脑半球活动占优势,而醒后则以左侧大脑半球占优势,在机体24小时昼夜活动过程中,使梦和醒交替出现,可以达到神经调节和精神活动的动态平衡。因此,梦是协调人体心理世界平衡的一种方式,特别是对人的注意力、情绪和认识活动有较明显的作用。不仅对脑功能的恢复有益,有助于脑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还可为大脑神经提供一种经常性有益的刺激,使中枢神经系统调整到一种准备状态,以防止大脑神经在夜间停止活动而丧失了功能,并使大脑里的信息得到重新清理。也就是说,有梦睡眠有助于大脑健康。
“如果长期无梦睡眠,倒值得人们警惕了。倘若大脑调节中心受损,就形成不了梦,或仅出现一些残缺不全的梦境片段。”姚欣艳特别指出。无梦睡眠不仅质量不好,而且还是大脑受损害或有病的一种征兆。她发现,有些患有头痛和头晕的病人,常诉说睡眠中不再有梦或很少做梦,经诊断检查,证实这些病人脑内轻微出血或长有肿瘤。医学观察表明,痴呆儿童有梦睡眠明显地少于同龄的正常儿童,患慢性脑综合征的老人,有梦睡眠明显少于同龄的正常老人。经常做梦的人,大脑中催有梦睡眠肽的含量大大超过催无梦睡眠肽。因此,催有梦睡眠肽多的人的平均寿命要比催无梦睡眠肽多的人寿命更长一些。
“当然,若长期噩梦连连,有心悸、心慌、气促,特别是老年人,也常是身体虚弱或患有某些疾病的预兆,应立即就医;如果多梦之夜醒来后感觉很疲倦,身体和精神状态都特别不好,说明睡眠质量不高,也应该到医院请专业医生帮忙调理。”姚欣艳最后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