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类致癌物清单》是世卫组织(WHO)所属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的发布的致癌清单,WHO将致癌物种类分为四种,分别是Ⅰ、Ⅱ、Ⅲ、Ⅳ类致癌物,其中Ⅰ类致癌物被定义为“明确可以致癌”,也是最受关注、最需要防范的一类。在一级致癌物清单中,中式咸鱼(Salted fish,Chinese style)赫然在列。
看到“致癌”,很多人就会敬而远之,那么咸鱼是不是就不能吃了呢?专家指出:“实际上,对致癌物不谈剂量,只谈后果,是不科学的。”
一、什么是致癌物,你真的清楚吗?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才是致癌物。
为了指导人们健康地工作和生活,世界卫生组织发布《致癌物清单》,并根据致癌程度对它们进行分类。致癌物,是指可以诱发或潜在诱发人类或动物产生肿瘤的物质。从广义上来说,致癌物是指致癌因素,包括物质、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等。
根据WHO下属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分类,致癌物共分为四类,分别是:
一类致癌物(120种),即明确有致癌作用的物质,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对人体致癌;
二类A致癌物(81种),即致癌可能性较高的物质:对动物致癌证据充分,对人体致癌证据有限;
二类B致癌物(299种),即致癌可能性较低的物质:对动物致癌证据不充分,对人体致癌证据有限,或者对动物致癌证据充分,对人体致癌证据不足;
三类致癌物(502种),即尚不能分类的可疑致癌物:致癌性可疑,尚无对动物和人体的致癌证据。
人体有数十亿个细胞,每个细胞都有一套DNA。细胞分裂时,DNA会进行精细、复杂的复制,这个过程可能会出现突变。这就意味着,DNA复制的频率越高,发生错误的风险就越大,一旦复制出错,就可能导致癌变。
尽管人体有免疫系统,负责清除突变的细胞,但如果长时间接触致癌物,DNA的复制错误越来越多,再加上免疫力下降,免疫系统就无法清除全部的癌变细胞,最终,这些“漏网之鱼”会不受控制地增殖,导致肿瘤。
二、「中式咸鱼」与哪些癌症有关?
再来说一说中式咸鱼。
在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致癌物清单》中,中式咸鱼属于一类致癌物,即中式咸鱼对人类的致癌性证据充分。
中式咸鱼之所以会致癌,与它的制作工艺脱不了干系。
咸鱼在腌制的过程中,需要放入大量的盐,起到脱水和防腐的作用。然而,高浓度的盐会和蛋白发生作用,产生大量的亚硝酸盐。亚硝酸盐本身不是致癌物,但它进入胃后,会在胃酸的作用下转化成N-亚硝基化合物(简称亚硝胺)。
N-亚硝基化合物已被证实是强致癌物,与鼻咽癌、食管癌、肝癌等多种癌症的发生风险上升有关。研究发现,食用中式咸鱼的年龄越小、量越多、频率越高,发生鼻咽癌的风险也越大。
另外,咸鱼还需要晾晒、储存,放置很长一段时间。如果储存不当,就可能变质、发霉,滋生大量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也是一类致癌物,与肝癌有密切的关系。
三、到底能不能吃?该怎么吃?
既然中式咸鱼已经明确对人体致癌,那生活中还能吃吗?实际上,对致癌物不谈剂量,只谈后果,是不科学的。
不同致癌物的危害程度不一样,哪怕它们被划分在同一类别里,例如中式咸鱼与黄曲霉毒素、苯并芘等都是一类致癌物,但致癌性和毒性不同,尤其是黄曲霉毒素,它不仅致癌性强,还有急性中毒作用,因此一点儿也不要吃。
而且,癌症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鼻咽癌为例,中式咸鱼不是唯一的“元凶”,它还与吸烟、喝酒等不良生活方式有关。
国家高级营养师陆萍萍表示,不推荐吃咸鱼,但是偶尔吃一点,问题也不大。只要控制吃咸鱼的数量和次数,就可以降低给身体带来的危害。咸鱼虽然属于致癌物,但不表示吃了就会得癌症。是否致癌,与摄入量、摄入频率等有关。
因此,这里要提醒大家,在吃腌制或熏制食品时注意以下两点:
1、能少吃就尽量少吃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指出,腌制或熏制类食品含有大量食盐,日常要尽量少吃,还要限制其他高盐食物的摄入,例如酱油、酱菜、榨菜等。而且,腌制或熏制类食品在储存、运输的过程中也可能产生食品安全问题,长期食用有健康风险。
2、搭配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腌制食物要搭配新鲜蔬果一起吃,比如芥菜、西蓝花、苦瓜等蔬菜,以及橙子、猕猴桃、草莓等水果。这些蔬果富含维生素C等抗氧化物质和膳食纤维,有助于降低腌制食物带来的损害。
其实,生活中的致癌物无处不在,有时候我们甚至无法避免。因此,我们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将患癌风险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