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肽谷网、中国多肽网2022年5月24日消息:多肽科学家、世界著名酶法多肽专家邹远东教授在给消费者进行肽科普讲座时说,自从科学家提出多肽可以阻击“非典”后,过去的冷门产业——肽产业一夜之间闻名世界。从那以后,肽产业风起云涌,很多企业开始进入这个行业。据统计,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互联网上出现了成千上万家肽企业。但他们有的刚刚成立尚处在研发阶段;有的拿其他企业的原料做肽;有的以某种蛋白粉冒称肽;有的产品其实是做肽的原料;有的干脆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别的企业申报国家保健食品的功能试验报告,换上自己公司的名字到国家卫生部申报肽产品批文……一时间将好好的一个肽产业搅得天昏地暗,使消费者“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分不清真假。假的、劣的肽使消费者蒙受损失,甚至危害健康,使本是高科技的多肽产品,变成了坑害消费者的假冒伪劣产品,玷污了人类多肽健康产业,阻碍了多肽产业的发展。
目前,世界上肽较多,假肽也较多。怎么识别肽,其最好办法是:若是“肽粉”就打开包装看它在几分钟内会不会变成浆糊,因肽的吸湿性和招细菌性最强,若变成浆糊就是肽;若变不成浆糊,或是成为颗粒,那就不是肽,而是蛋白粉;同时还可以闻它的气味,若是肽就有一股腥香味,那种腥味似血腥味。因有些喷雾干燥的蛋白粉也会吸湿,也可能变成浆糊,但只有香味,而没有血腥味。如有的所谓的多肽蛋白粉(因加了“肽”字,就价格不同,可提高自己产品的身价,也可迎合消费者心理),可将其瓶打开,看看在10分钟内会不会出现粘连,若没有粘连,那里面就没有肽,只是蛋白粉,可能连浓缩蛋白粉或分离蛋白粉都不是,有可能是一般蛋白质含量极低的蛋白粉,吃这种东西还不如吃食粮。
另外,消费者择肽,应该看它有没有卫生部批文,也就是产品包装正面的左上角有没有人称“小蓝帽”的标识,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字样及批准文号,若有可上网查找,网上也有,对准文号、产品名、功能,就是真的。若没有以上的标识、文号就是假的,是没有经过权威部门评审鉴定和认可的。若在卫生部网上查找没有,或查找有,但产品和功能对不上,也是假的。还有一种假的就是某市、区、县、镇、乡批准的,那也是假的,因为保健食品的最高评审和发放批文文号的机构原在卫生部,现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一些高科技深加工的食品的审批权在省里,市、区、县无权批准,即使有批准,都是乱来的,消费者切莫上当受骗。在选择有国家批文的肽时,要注意看它的分子量,看它的氨基酸组成,看它的技术。
最近,我走访参观了国内10多家生产肽的企业,他们的技术专家大都请的是名牌大学的生物学退休教授或原来在某些生物或化学制品厂工作的高级工程师。当我问及一家(这家厂请的是国内某名牌大学的博士生导师,但已退休)的肽是用什么原料做的,这位教授说是从海洋某动物中提取的,当时我很失望,因为凡是说提取的都是外行。只有极少数动植物中含天然肽,如动物的胸腺肽、植物中的茜草、干虾中的环肽及环已肽、某些植物中的谷胱甘肽,这些可以称“提取”。而其他的肽基本上都是蛋白质降解人工合成。在另外一家制肽企业,我询问其技术厂长(原某化学制剂厂的高级工程师)肽的分子量是多大时,他沉默了许久,突然抬起头,大声说,最小不小于3000吧。我听后,同样感到失望,这个外行认为,肽是分子量越大越好,从我的表情中,该厂经营者发现自己上当了,找了个外行当技术厂长。
目前,我所在企业九生堂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多肽,如大豆多肽的分子量分布在813Da-170Da之间,它是世界上分子量最小、最具活性的肽(附有国家权威部门的检测鉴定),具有重要生理学功能,这类肽不仅是国内消费者的必然选择,在国际上也大受追捧。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在纷繁的多肽世界里,如何辨别真肽、假肽、有用肽、无益肽、好肽、劣肽,如同雾里看花,水中望月;而对于那些慧眼识真的内行来说,则可以看得真真切切、明明白白。
目前,市面上有胸腺肽、干扰素、免疫球蛋白等肽类产品,它们在各个不同的历史阶段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对现代病毒、现代免疫却难以奏效。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引领肽业潮流、紧靠多肽国际科技前沿的肽相继出现,如酶法多肽、基因肽、克隆肽。但目前最现实、最能体现当代科学与技术水平的多肽,要算酶法多肽了。酶法多肽是运用蛋白质工程的分离技术,将动植物蛋白分离成蛋白质含量在90%以上的高纯蛋白,以此为原料,运用生物工程的酶解技术,将蛋白质进行酶解和催化,它同时也是食品科学的二度高科技深加工产品,是三门科学交汇的结晶,其科技含量非一般多肽所能比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