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冰峰
“我只想给其他购买了这种产品的老人提个醒。”昨天,一位老先生来到市民援助中心本报值班室,反映他购买的白蛋白活性多肽胶囊有很多疑问,希望本报提醒一下。
经朋友介绍去听讲座
结果买了几千元的产品
据这位老先生讲,12月8日,他听一位朋友说,金华某宾馆有一个健康讲座,参会者能获赠健康书籍。于是,他就去参加了讲座,发现听课的有二三百人,一名工作人员给他们讲解了老年人健康养生方面的知识。老先生说,大家听后反映不错。工作人员还发放了一张“营养健康测查表”,在填写了“家庭住址”、“联系电话”和“原工作单位”后,还需要比照自己的身体状况,填写“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泌尿系统”、“免疫系统”等项目,最后还有“性格判断”、“医院诊断”、“营养健康鉴定结果”等。至于健康书籍,工作人员表示,书籍还未运到金华,要等下次再赠送。
12月17日,老先生又去参加了第二次讲座。这次只有30人参加,据说是分批次的。这次给大家讲课的是一名“专家”。据说该“专家”在北京挂号费就要三五百元。“专家”为老先生开了个方子,说要吃一些药、多喝水等。记者看到,这张方子随意写在一张便笺上。除了“专家”,真正的主角这次也出场了,那就是所谓的健康产品。工作人员开始向大家介绍白蛋白活性多肽胶囊的好处。
接下来是推销。工作人员说,由于此次属于市场推广,所以价格十分优惠,且名额有限。如何定名额呢?工作人员当场拿出一封信件,称是从杭州公司寄来的,尚未开封,里面是购买产品的申请书,如果有几份就有几个名额。工作人员开始邀请老人代表上来拆信,拆开后发现有10份申请书,也就是10个名额。
老先生分到了一个名额。一盒白蛋白活性多肽胶囊的价格是1480元。一开始,老先生不大愿意购买。工作人员就一个劲地鼓动说,老先生身体这么健康,素质又高,以后可以作为客户代表去武汉参观生产厂家,还可以到武汉游玩。经不住劝说,老先生在申请书上签了字,认购了4盒产品。然后,他拿到了那本健康书籍。记者看到,这本书标价25元,书名为《运动养生金处方》。
当天下午,一个工作人员就来到老先生家中,手上提着4盒胶囊,总价为5920元。老先生家中就夫妻俩,4个儿子都在外地,最远的在美国,最近的在东阳,其余在外省,平时很少回家。家里没那么多现金,老先生就去银行取钱付了款。
交了钱后,老先生总觉得不大对劲。精明的老伴上网一查吓一跳,原来,这个产品早就有报道,称此产品涉嫌虚假宣传,没什么用处,一些消费者到现在还在交涉,要求退款。
于是,老先生赶紧打电话给工作人员,要求退款。电话打了很多次,终于联系上了一个负责人。该负责人说,网上那些报道都是竞争对手攻击他们而编造的,不可信。另外,货款已经上交,追不回来了。最后在老先生一再坚持下,该负责人退回了4440元。并说,有一盒白蛋白活性多肽胶囊的外包装撕破了,不能退。老先生说,那是工作人员在他家撕破给他看胶囊的。
白蛋白活性多肽胶囊
许可证标“汉卫食证字”
记者查看了老先生买到的产品,从外包装上看,名称是白蛋白活性多肽胶囊,标示由“中国武汉肽类物质研究所、沈阳中普生物制品有限公司联合研制出品”,标示生产单位是“武汉市天天好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标示许可证是“汉卫食证字”。不过,外包装上并没有卫生部审查批准保健食品特有的“小蓝帽”标识。由此可以肯定,白蛋白活性多肽胶囊根本不是保健食品,而是普通食品。
据老先生回忆,工作人员在讲座上也说,这个产品不是药品也不是保健品。该食品外包装上,可以看到4个值得怀疑的国际认证标识,但是未看到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及QS标识。
另外,在产品说明书上还标有“本品是以白蛋白活性多肽为原料经高科技生物提取技术制成的营养产品,可补充人体内白蛋白,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经科学文献证明具有调节细胞平衡、提高免疫力、延缓衰老的保健作用”等字样,另外还有“调理细胞、修复基因、延缓衰老”和“调节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及抗病能力”等说明保健功能的字样。根据《食品标识管理规定》第十八条规定,食品标识不得标注明示或者暗示具有保健作用。国家《食品广告发布暂行规定》第十三条规定,普通食品、新资源食品、特殊营养食品广告不得宣传保健功能,也不得借助宣传某些成分的作用明示或者暗示其保健作用。
拿到了退款,老先生心里好受了一些。不过,他想到还有另外9位老人购买了,而且还有其他批次的老人也会购买,感觉有必要提个醒,不要听信那些人的宣传,别轻易掏钱。
随后,记者将老先生的遭遇转给了金华工商12315申诉举报中心热线。热线工作人员表示他们会前往查证。记者拨打一名讲座负责人,接听手机的工作人员表示,该公司并不是虚假宣传骗取钱财,公司在杭州设有办公场所。她说,负责人外出时把手机落下了,并表示会回电。不过,截至记者发稿前,对方并没回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