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宿州市埇桥区曹村镇的一位读者致电本报,称当地最近来了几拨肥料“忽悠团”,到村里搞推销。为了吸引农民,他们不但到村里车接车送去工厂“参观学习”,还用附赠小礼品的形式,现场给农民“洗脑”,由此导致不少人上当受骗。面对骗子日益新颖的伎俩,省土肥总站专家提醒农民朋友:购买肥料千万不要贪图小便宜,最好还是选择大厂的品牌化肥。
“听课”之后劝你买肥
据记者了解,“忽悠团”的出现已有两三年的时间。阜南、利辛、埇桥区、萧县、太和、定远、东至等地都有“忽悠团”的踪迹。
萧县官桥镇一位村民告诉记者,这些肥料推销人员多操河南口音,有些是本地复合肥企业雇佣的外来人员,而且每年来的人都不一样。他们首先会打通当地村干部的关系,然后在村里以科普宣传的方式推荐售卖所谓的配方肥,甚至声称购买该肥料可享受政府补助。
埇桥区曹村镇栆洼村村民张世平说,他们村这两年也来了不少所谓“专家”。这些人冒充科研院校的工作人员,积极邀请村民去镇上“开会”,不但车接车送,还免费管饭,吸引了不少不明真相的农民。“农村里有文化的青壮年都外出打工了,留在家里的都是妇女老人,遇到点小恩小惠就容易上当被骗。”张世平说。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向记者透露了她曾经的“听课”经历:一车人被“请”到一间办公室里“学习培训”。在近一个小时的讲课过程中,“专家”会以科普宣传的名义把肥料吹嘘成功效万能的“智能肥”,“让人觉得不买就会吃了大亏!”讲课一结束,不少人就掏钱买肥;不打算买的,他们就送喷雾器或脸盆、洗衣粉等吸引人,还主动把肥送到农民地里,用完再给钱。
吹嘘效果扰乱肥市
“忽悠团”究竟卖的是什么肥?肥效真有他们所说的这般神奇吗?
“我们农民不懂什么含量、配比,只知道这肥用之后并没有‘专家’当时所承诺的增产、抗倒伏、抗旱等功效,里面肯定有猫腻。”萧县官桥镇一位农户给记者看了他在“忽悠团”那购买的两种“智能肥”外包装,一种上面写着“生物复混肥料—纳米多肽玉米专用肥”,含有氮28%、硫10%、钙7%以及10%的有机质,生产厂家为河北承德磬丰酵素菌有限公司;另一种标明含有氮28%、镨10%的 “玉米配方肥”,则是由安徽农业大学监制的。
省土肥总站专家胡芹远表示,仅从肥料包装上就能断定这是假肥料,因为没有进行质量检测,里面究竟是什么含量就更不得而知了。“首先,不存在‘纳米’肥,这是一种夸大功效的说法;其次,氮肥、钾肥中都含有硫,硫是不能再单独标注在包装上,不良厂家这么做是为了让农民多花一部分冤枉钱;再次,复合肥必须包含氮、磷、钾等元素,缺一不可。肥料中可能含有的 16种元素里从来就没有‘镨’,安农大等科研机构也绝不可能为这种肥做监制。”
毫无疑问,“忽悠团”卖的肥料为假劣肥料。假肥料坑的不仅仅是农民,也冲击了正规肥料经销商的正常经营。萧县官桥镇农资经销商翟平镇告诉记者,从没见过这些人卖过品牌肥,自从来了“忽悠团”,他店里品牌肥料销量至少下滑了两成多。埇桥区曹村镇农资经销商王绍安对此也深有同感,“目前正规品牌的配方肥每袋(40—50公斤/袋)售价在140元至150元左右,而假肥料只要130元,‘忽悠团’正是利用农民图便宜和小恩小惠的心理,谋取不义之财。事实上低价化肥的质量,往往无法保证,两三袋都顶不上一袋正牌肥料的效果,看似买着便宜,实际用着可贵了!”
购肥应选正规渠道
对于农村盛行推销假化肥坑农害农的事情,宿州市工商部门表示暂未接到相关案件的举报。他们说,不排除会出现以假劣化肥蒙骗农民的情况。虽然监管部门每季度都会对市场上各类农资产品进行抽检,遇到假冒伪劣产品会及时处理并公布,但是像“忽悠团”这种“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低价售完立即走人的“游击”组织,一方面执法部门很难监察,另一方面,待农民买来肥料使用后,“忽悠团”早已逃之夭夭,想找都找不到。目前,随着农资打假的力度加大,制假、售假分子也越来越“狡猾”,对付执法部门的花招也越来越多。工商部门表示,近年来经常出现的几类违法伎俩有以下几种:
自抬身价。推销员往往冒充农业科技单位的技术人员,吹嘘自己的产品是最新科研成果,增产效果好、抗灾抗病虫,以迎合农民盲目求新的心理。
游击作业。此类情况在农资销售旺季更为常见。这些人从别处购入大量假劣种子、化肥、农药等,采取打游击的方式,以逃避执法人员的检查。
移花接木。所销售的农资产品多为无生产日期、无厂名、无厂址的“三无”产品。有的产品虽然也有厂名、厂址、成分、含量,但往往是经营者擅自从别处购买或自印的假产品合格证、假说明书。
省土肥总站专家提醒农民朋友,购买肥料千万不要贪图便宜,更不要被不良厂商小恩小惠的“诱惑”所蒙骗,还是要到有肥料营业执照的正规门店,购买大厂生产的品牌化肥。